发箍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发箍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明朝木匠皇帝是如何产生的-【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2 10:53:46 阅读: 来源:发箍厂家

明朝木匠皇帝是如何产生的?

万历皇帝之后,继位的光宗朱常洛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可惜死于宫廷阴谋“红丸案”。再之后继位的就是那位所谓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明熹宗朱由校之所以被人称为“木匠皇帝”,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没有文化、不懂治国、喜好木匠活并且技术了得,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满清统治者别有用心的丑化性冠名——目的在于贬低前朝皇帝以反衬出满族皇帝的“英明”(满清的皇帝包括其他各个朝代的皇帝,真要揪住其中的差者和弱项以丑化性方式逐一冠起名来,恐怕也都不好听的)。

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他几乎没受过教育。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堂堂一国之君,明熹宗怎么就没接受教育呢?追究起来,这却要怪万历皇帝的偏心了。当初,万历想册立朱常洵,但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制而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双方僵持了许多年,皇帝和大臣们都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后来还是万历做出了妥协,于是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但万历在许多年中对朱常洛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包括对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万历也是漠不关心,于是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就被耽误了——直到16岁,他都没有接受他早该接受的饿皇室教育。1620年,万历帝驾崩时,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时候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教育了。可是谁能想到呢,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尚未被册立为太子的16岁的朱由校只好匆匆即位做了皇帝。虽说这个时候的朱由校也还可以请博学的内阁大臣们为他授课讲学的,可毕竟早已过了接受初级教育的黄金年龄,各种政事就够他烦恼的了,何况他又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呢。

虽然说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天生的禀赋还是有各个不同乃至区别很大的。朱由校大概因为天赋在于动手能力强,所以他的玩心也就集中体现在了他对于木匠活的喜好上。晚明时期的家具精巧华美,有钱人家都以采购制作高档家具为时尚,推想起来,当时那些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民间手艺人(包括瓷器工匠之类),大约也就相当于今天的IT界精英罢。年轻人嘛,都难免喜欢追逐时尚与流行的事物,如此,也就难怪朱由校会沉迷当中了。

全然未受教育却当了皇帝,不论对朱由校自身而言,还是对大明朝来说,这当然注定了是一个悲剧。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皇帝制度没有解体之前(或在实行皇帝无实权的君主立宪制之前),这却是绝然无法改变的事。在这个前提下,明朝的造化就要靠朝廷大臣们的智慧和皇帝身边的人了。运气好的话,明朝就还有戏,运气不好的话,明朝的倒闭说不定还要提前都没准的。

结果朱由校倚重的是本名李进忠的大太监魏忠贤。有关魏忠贤其人,历史早有定论,大家也都比较了解,这里就不再细说。需要强调一点的是,魏忠贤对明朝的败亡显然负有重要责任。但归根结底,根子还在近于文盲、对国事毫无兴趣的明熹宗身上。可又是谁让他没有接受教育的呢?这么说来,根子就还得追到万历帝那儿了。也难怪后世史家说:“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当然,所谓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也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比如朱由校与自己的皇后张嫣不但感情很好,而且对她敬重有加,很能听得进她的话,当魏忠贤几次想找机会陷害她时,朱由校都表现得非常清醒;又比如他对弟弟朱由检的教育问题就一点也没耽误,或许是他为自己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既感到很遗憾,又觉得很无奈,所以刚当上皇帝就很重视比自己小5岁的弟弟的教育抓得很紧,乃至最后把皇位传给了仅有的弟弟。或许正是因为朱由校对皇后与弟弟朱由检所取的自始至终的绝对保护和充分信任的态度,大明朝才没有早早的就在他手里就玩完,而是依然延续了17年才轰然崩塌。

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不爱江山美人,却爱做木匠活。大字不识,惹得进贡使臣嘲笑,发明中国最早的喷泉,又可谓天下一绝。大殿不上朝,却要唱堂会。短命夭折,委任“忠臣”,大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

“溥天之下,莫非皇土”,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帝退位止,在两千一百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三百三十一位皇帝。明代的皇帝们一共十七位,都很有个性。有要饭当和尚出身的开国者太祖;有为了争夺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辈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开酒楼卖猪肉自封大将军的武宗,还有,就是擅长木匠手艺的熹宗朱由校。

万历、泰昌两朝,皇位的更迭,宫廷的谲变,对于朱由校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特别是他的父亲泰昌帝即位一月即崩,举国上下,乱作一团。这年,他才十六岁。他的生母孝和王太后和光宗的正宫孝元皇后郭氏分别已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和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死去。光宗朱常洛死后,朱由校已成孤儿,这在明代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这时的朱由校,还没有被祖父万历帝立为皇太孙,也没有被父亲泰昌帝立为皇太子,更没有出阁读过书。万历帝在世时,始终不肯立这位长孙为太孙,也不肯让长孙出阁读书。直到临死前才留下遗嘱:皇长孙宜即时册立、进学。几天以后,泰昌帝即位,册立朱由校的仪式自然应该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但是泰昌帝并不热心册封太子,后来在大臣的一再请求下,才下旨:“钦定册立东宫,择九月初九日。”但人算不如天算,九月初一,泰昌帝竟然驾崩。朱由校皇太孙未做成,皇太子还没来得及做,书本一天也没正式读,竟然要继承皇帝大位。这样的皇位继承者,有明一代也仅此一人。

由于没有文化,熹宗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他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的文理不通,颁发出去,令朝野人士啼笑皆非。

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句,原意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熹宗身边的太监将此念成了“逐奔追比”,并解释为“追赶逃走,追求赃物”,熹宗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的是温玉椅子、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献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邦国的进贡,而且进的是贵重礼物,熹宗本应隆重接待。但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但熹宗在装模作样看了半晌后,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怒气冲冲地将奏章掷于地,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拂袖退朝。三国使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中琉球使臣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大明皇帝竟然不识字,使臣们几乎笑掉了大牙。第二天,熹宗弄清状况再次召见使臣,而使臣们已没有往日的恭敬了。从这年起,外邦各国大都停止了进贡。

熹宗在万历末年虽贵为皇长孙,却与贫家子弟失学无异。据当时朝臣的奏疏,可知熹宗九岁“尚未出就外传”。光宗在东宫时,暗弱昏庸,自己都有朝不保夕之忧,寄情酒色以自慰,哪里顾得上长子的教育?而熹宗所亲近的魏忠贤,又是个文盲,所以可以断言,熹宗幼时的光阴必是等闲抛却。

万历年间,三大殿以及干清、坤宁、慈宁三宫都曾遭火灾而重建,此外兴建较小的宫殿,以及修缮工程,终年不断。熹宗不上书房,四处游荡,耳濡目染,学得了一手木匠的好手艺。学成木匠,却做了皇帝,不免令人觉得滑天下之大稽。

在当上了皇帝之后,朱由校成天忙着做些什么呢?就现有的史料来看,他资质聪明,秉性也并不暴虐,比起南朝皇帝,是好得太多了。跟他父亲不同,朱由校不好女色。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他实在太醉心于当他的木匠;二是怕后妃烦絮。传说中他显得比较奢侈的做法,是派人从云南飞马传送他最爱吃的云南名产“鸡土从”。每年雨季一到,皇上的亲信大臣专门到云南做好安排。每天将现采集的鲜鸡土从收在一起,有专人通过各地的驿站,飞马向京中传送。大有杨贵妃吃鲜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不知跑死多少马的意味。

但最有意思的是,如果生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科学家。在木匠技艺方面,熹宗有许多发明创造,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当时,匠人制造的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用料费,样式也极其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着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熹宗善用木材做小玩具,漆工活也很在行。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神态各异,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惟妙惟肖。熹宗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老百姓都愿意以重价购买,可见其精致灵动。

熹宗还自己做水傀儡的木人与戏台。他做的木人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哗。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熹宗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喷泉,宫中的人都叫这种喷泉为铜缸水戏,这在当时可是天下一绝。那时宫中都用铜缸或是木桶盛水饮用,他就在这些盛水的容器下方凿一个孔,在里面设置机关,用机关操作,缸中的水就飞散出来,有时泻如瀑布,有时又散若飞雪,最后变成一根玉柱,打击放在缸外面的许多小木球,木球就浮在水尖上,随着水的喷吐而跳跃不已,久久不息。每回玩这个游戏时,熹宗都和他的嫔妃们一起在旁边观赏,随侍的纪子和宫女都拍手赞叹,对皇帝钦佩不已。这肯定是熹宗最高兴最得意的时候。

熹宗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做皇长孙的时候,自然不可能给他一座不相干的宫殿拆了重造。一登九五,富有四海,始得大显身手。看他孜孜不倦,“膳饮亦忘”,可见其创造欲的旺盛;同时对他来说,也是“学以致用”。凡是他看过一眼的木器用具、亭台楼阁,都能照原样制作出来。他曾经在宫中仿照干清官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高不过三四尺,但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后来他终于在现实中过了一把建筑师的瘾。天启五六年间,朝廷对紫禁城的三座主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熹宗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有时他心血来潮,在宫中兴建一些小巧别致的房屋,内设精密的机关。建成后他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对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找来身边所有的人一起欣赏。时间一长,他的兴趣过去了,就派人立刻毁掉,再重新建造别的花样,总是在建了拆、拆了建中玩得乐此不疲。

熹宗喜欢雕刻。他擅长雕琢玉石,颇为精巧。他曾经赐给客、魏二人金印,各重三百两。魏忠贤的印中,刻有“钦赐顾命元臣”数字,客氏的印中,刻有“钦赐奉圣夫人”数字,都是他自己刻的。他经常刻制玉石,随刻随赐给身边的宫女太监,不计其数。

熹宗另外一个爱好是看戏。他曾经在懋勤殿中设置了一个四周封闭的隧道,让戏班子在大殿中的隧道里面演戏。有一次演《金牌记》(即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的故事),到《疯僧骂秦桧》一出时,魏忠贤面子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就起身离开。熹宗心中明白,因为外面的百姓都将魏忠贤比作秦桧。他故意命戏子先停下来,派人去找魏忠贤,一定要让他到场再演,还是客氏求情才作罢。看来他这人也不是真糊涂,只要魏忠贤不危及到他的皇位,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到了看戏不能尽兴的时候,熹宗还带着太监们亲自登台演出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故事。他亲自扮演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夏天,也模仿戏中人物穿着皮裘,以此为戏。

熹宗挑选了三百名宦官,手持龙旗,列队在左,令宫女三百人,手持凤旗,列队在右,大搞内操。从此紫禁城内锣鼓喧天,皇帝如同将军指挥打斗,玩得不亦乐乎。廷臣上疏谏止,都被拒绝。大明王朝的皇帝竟是这等模样,这真让人哭笑不得!作为皇帝,每天都会有许多军国大事需要处理,天启皇帝整天这样不务正业,只图自己快活,不顾江山社稷,那么,要保证大明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下去,天启皇帝将依靠些什么人来管理朝政呢?

在帝王史上,朱由校这类的皇帝并不鲜见,庙号相似的唐僖宗李儇被称作“蹴鞠皇帝”,嗜好骑马、斗鸡和蹴鞠。他曾得意地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有时一玩就是二三个时辰,连饭都忘了吃,急得身边的太监侍女们团团转。他还多次勒令地方官员举荐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宫陪他击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为封疆大吏。不过,这样的胡作非为,身体自然不大好。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五月十八日,熹宗从安定门外祭方泽坛回来,随即携皇后来西苑游乐。到下午四时左右,皇后疲乏困倦,先自回宫。熹宗游兴末尽,便由客、魏陪同在湖中乘船游荡。熹宗好动,船行一程,竟改换小船,由两个小宦官陪伴,自己划荡起来。不料大风突起,把小船吹翻,熹宗与两个小太监都落入水中。随从人等顿然失色,喧呼救驾。管事太监谈敬率先入水,其它人也纷纷跳入水中,熹宗被众人救上岸来,而两个小宦官却溺死水中。对此,明末曾有诗记述道:

琉璃波面浴轻凫,艇子飞来芳画图,

认著君王亲荡浆,满堤红粉笑相呼。

风掠轻舟雾不开,锦鳞吹裂采帆摧。

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

熹宗遭此一吓,染病数日,虽经太医及时医治总算痊愈,但病根由此种下。

到了天启七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皇帝突然得了重病,开始腰疼,发烧,以后又浑身浮肿,已经呈现出大限将至的迹象。从症状上判断,他得的大概是急性肾炎。三个月后,天启帝去世,这时,他还不到“三十而立”之年,故不能说是“短命”,只能算是“夭亡”。由于无子,由弟弟朱由检继承帝位。

不务政事而纵容魏忠贤紊乱朝纲的熹宗,病危时召皇太弟朱由检(即崇祯帝)到榻前,谕令他嗣位,并嘱咐道:“当为尧舜之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临终之前,这位糊涂的皇帝又在干清宫召见阁部科道诸臣时,诚心诚意地说:“魏忠贤、王体干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当时有一位名叫黄立极的官员回答说:“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敢不仰体。”这样的回答,足以让天启帝放心而去了。是啊,有魏忠贤、王体干这样的“忠臣”在支撑着朝廷大局,天启帝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他哪里知道,正是这些“忠臣”,已乘他在宫中做木匠之际,把他的大明朝搅得天翻地覆了。

我说大明之木匠皇帝

如果说明武宗不像皇帝像流氓,明熹宗朱由校则是不像皇帝像木匠,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很不错的木匠。

明熹宗的爸爸明光宗朱常洛很命苦,先是在大臣们多次力挺下好不容易才当上太子,结果没几天,就发生了性质十分恶劣的打人事件,史称“梃击案”。一个人叫张差的人拎着枣木棍冲进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准备揍太子。最终虽然行凶未遂,但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结果这个皇帝当了仅仅29天,就因为吃了大臣献上来的红丸一命呜呼,史称“红丸案”。

但是明朝老大的位置不能空着,于是就将朱常洛的儿子,十六岁的朱由校推上了皇位。朱由校这个皇位做的也不安生。抚养他长大的宫妃李选侍以皇帝年纪小为由,将朱由校强行扣留。扣留我们的老板,大臣们当然不干,吵闹着要她放人。结果是一边扣着不放,一边是抗议放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太监王安偷偷将皇帝放了出来。但是李选侍赖在干清宫不走,非要朝廷册封她为皇太后她才搬家。这下可把大家激怒了,当即下了最后通牒,再不搬家就他妈的就废了你。李选侍这才极不情愿地搬出干清宫。史称“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被称为明末宫廷三大案。足以看出,此时的明朝皇宫,是个火药味极浓的是非窝。

面对这个处处是陷阱、人人都不轨的皇宫,朱由校心里当然发毛。为了保证自己不遭毒手,他只好依仗自己的奶妈客氏和太监魏忠贤。这个魏忠贤是个野心极大的危险分子,他一获取朱由校的信任,就开始狐假虎威,到处兴风作浪,大肆残害当时朝廷内部比较正直的东林党人。同时培植私人势力,豢养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一大批狗腿子。

大臣们当然不肯坐以待毙,纷纷上书揭发魏忠贤。可是朱由校因为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基本上属于文盲,而且还不懂装懂,断章取义,胡乱批示,弄得大臣们是哭笑不得。

朱由校的问题还不在于文化程度低,关键是不好理政,酷爱木工活儿。整天与斧子、刨子、锯打交道,而且技艺高超,连当时的能工巧匠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他不仅技术好,还精于构思。明代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普通。朱由校自己设计图样,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样式美观大方,床板可以折叠,携带十分方便。他做好木器,就让太监拿到市场上去卖,总是抢手货。既然市场看好,他就更加起劲,索性把宫里的太监都拉过来改行做木匠了。

他最拿手的是制作微缩景观,他做的花园微观模型,亭台轩榭,小桥流水,最巧妙的是,里面还有他自己设计的微缩水喷,就是喷泉。喷泉嘴儿上放个小木球,水一喷出,木球来回转动,简直和今天的喷泉没什么两样。当然,朱由校喜欢这些也不完全为了取乐,天启五年,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进行大规模重造工程,朱由校亲自担任工程建设指挥长,现场指挥每一道工序,将自己的建筑、设计天赋付诸实践。

问题在于,他担任的不是建筑、雕塑设计师,而是关系天下安危的皇帝。朱由校这样醉心木工活,给魏忠贤擅权乱政提供了很好的便利。这小子专挑皇帝干木工的时候汇报工作,打小报告。而朱由校总是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自己看着办吧!”

天启七年,二十三岁的木匠皇帝朱由校重病不治,临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年仅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临死前他还专门托付弟弟不要难为魏忠贤。可是早就对魏忠贤恨之入骨的朱由检,快刀斩乱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象割韭菜一样杀了个干干净净。但是怀有政治抱负的朱由检有力杀贼、无力回天,大明王朝在他手里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北京卵巢早衰专科医院排名

nk干细胞有副作用吗

301生物免疫疗法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