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箍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发箍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中国芯片产业艰难前行受阻软肋寻突围路径

发布时间:2020-07-21 17:46:55 阅读: 来源:发箍厂家

如果说钢铁是工业时代的"粮食",那么芯片就是信息时代的"大脑"。为摆脱"有脑无芯"的尴尬和困境,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芯片和软件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以此为契机,中国芯片产业开始了艰难的起飞。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我国芯片产业初步崛起,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准、创新能力诸方面取得可喜进步。然而,与美、日、韩等芯片强国相比,我国的芯片产业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技术、产品、战略、资金、专才等五大软肋依然困扰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大亮点:注解中国芯片产业的起飞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指出,以"18号文件"的出台为分水岭,我国芯片产业开始加速,并呈现出四大亮点: 产业规模急剧扩大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8英寸、12英寸芯片生产线有17条,成为全球新的芯片代工基地。芯片设计公司从最初的几十家增至400多家,特别是上海的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华虹NEC和苏州的和舰等一批大型芯片制造企业的投产,增强了我国芯片产业的整体实力。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规模年均增幅超过40%。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市场总规模达1370亿元,芯片总产量超过94亿块。 产业格局日趋合理 芯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芯片制造业成为产业增长的主引擎。在地区布局上,我国芯片产业形成了四大重镇: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聚度最高。 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具有研发、人才优势。中芯国际在此建成了我国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初步构筑了产业高地。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进军芯片产业。 以成都、西安为中心城市的中西部地区,人力、电力、水资源丰富,并拥有传统的电子工业基础,随着英特尔、中芯国际的芯片封装企业落户成都,英飞凌研发中心落户西安,该地区的芯片产业开始崛起。 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芯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准迅速提升,特别是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生产厂的建成投产,使我国芯片生产技术从0.25微米、0.18微米进入到0.13微米、0.11微米的国际前沿水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催生了一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如方舟、龙芯、爱国者、星光、网芯、展讯、中视一号等。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2004年上半年,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展讯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第三代(3G)手机芯片,打破了手机芯片核心技术被国外通信公司垄断的局面。2004年底,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研制出基于清华大学DMB-T标准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视一号"数字电视芯片,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的重大突破。 领军企业开始出现 权威预测显示,作为全球芯片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和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2010年前,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市场。伴随市场需求的扩张、产业规模的升级、技术水准的提高,中国有望出现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强势企业。 我国的芯片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局初步形成。除了国家的产业引导资金,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投入芯片产业,资本运营初步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有近10家芯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中芯国际,使中国芯片产业开始牵动国际资本市场的神经。 第三大软肋:缺战略 芯片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增长。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政府均把芯片作为战略产业、战略资源来支持和保护,而非完全听命于商业竞争。 令人忧虑的是,我国许多地方发展芯片产业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不是"以我为主",而是一窝蜂地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导致省市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各开发区之间的恶性竞争,结果众多的芯片产业基地成了跨国公司的销售基地和研发中心。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各种规格的芯片生产线有53条,但分散在全国14个城市和地区。产业布局不集中、资源分散,不仅大大提高了产业配套成本,而且削弱了产业的群聚效应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抵御全球芯片市场周期性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第四大软肋:缺资金 近五年来,100多亿美元境外风险投资进入我国芯片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国内先导性、扶持性投资却相对不足。 目前,海外风险投资商看好中国芯片产业,但倾向于投资芯片的中期、后期甚至快要进入证券市场的项目,特别是芯片设计企业和进入后期的芯片代工项目。国内风险投资商由于对芯片产业缺乏深刻了解,对投资芯片产业顾虑重重。而国内许多开发区和政府投资部门对投资早期芯片项目有先决条件,结果是一大批早期的、技术含量高的芯片项目找不到启动资金而夭折。 第五大软肋:缺专才 目前,我国设有微电子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多所,每年的毕业生只有几百人。芯片领域的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才大多从海外引进。由于我国芯片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富有经验的中高层工程技术人才、设计人才及企业管理运营人才缺口很大。据预测,到2008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市场。到那时,我国芯片产业对专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达25万~30万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瓶颈五大方面: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路径 马启元介绍:目前,中国的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缺乏互动,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整个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建议国家在五大方面给予大力扶植。 强化战略规划与政府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日本政府制定了扶植芯片产业的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源,使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芯片产业霸主。紧随其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着力发展动态储存器和芯片代工产业,并取得巨大成功。中国虽是全球第三大芯片市场,但"主角"几乎都是外国公司,应像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样,把发展芯片产业作为国家战略。 制订强有力的产业政策 为扶植芯片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特殊的税收政策。在所得税方面,新加坡对芯片企业免十年,韩国免七年、减半三年。在增值税方面,新加坡为3%、韩国为10%,均低于中国大陆。我国政府急需设立一个专门、高效、强有力的芯片产业工作小组,追踪国际产业前沿动态,加强政策调研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以我为主加强自主创新 依托北京和上海的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两地设立国家级的芯片研发中心,整合有限资源,力争十年内赶超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为加快自主创新,国家应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在某些已被外国公司垄断的产品领域,如CPU(中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DSP(数字信号电路)等,我们要赶超别人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由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和家用电器市场,应在这些领域尽早布局、抢占先机,创造自己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实现产业突破。 打造世界级芯片企业 目前,全球芯片十强企业2003年平均每家产值91亿美元,其中英特尔名列榜首,达270亿美元,三星位居第二,达104亿美元。目前在美国上市的芯片公司有92家,市值达5040亿美元。而我国国内上市的芯片公司仅4家,海外上市的芯片公司仅3家,总市值80亿美元。到2008年,我国至少应扶植20家芯片企业上市,市值将达1000亿美元。 加快培育和引进人才 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加紧培养芯片专业人才。譬如,依托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的产业优势,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设立微电子学院。最近,由于薪酬等原因,中芯国际、华虹NEC等上海芯片企业的数百位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到新加坡,这警示国内吸引芯片人才的政策力度亟待强化。 马启元教授强调,发展芯片产业,人才是关键,特别是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领军型人才,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制订特殊政策,大胆吸引海外华人行业领军人物和团队回国效力。

19 第三方打码平台进行复杂验证码的识别

13 Nginx 的反向代理(上)

border-radius 圆角

13 Go 的字符类型